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 Finding George Orwell in Burma

「緬甸就像一個得了癌症的女人。她知道自己病了,但她還是照常過她的生活,彷彿一切沒事一樣。她拒絕看病。她與人交談,人們也跟她說話。他們知道她得了癌症,她也知道自己得了癌症,但沒有人說破。」

北韓之外,另一個備受關注的極權國度:緬甸

半世紀的軍事統治,讓曾是世界糧倉的緬甸陷入民不聊生的慘境,也成為一個全民受到嚴密監控、真實與虛假難以區分的詭異之地。緬甸政府不但關押數量龐大的政治犯,2008年的納吉斯風災也因為獨裁者的無能與阻撓,造成14萬人死亡。2010年底,長期遭到軟禁的民主運動領袖翁山蘇姬終於獲釋,2012年初再次投入選舉,全世界都在關注這個飽受蹂躪的佛塔之國,是否能順利開始轉變?

名列二十世紀偉大政治小說家的歐威爾,年輕時曾在緬甸駐紮五年,擔任帝國警察,然而甚少有人提及這段經驗對他小說創作的影響。他的《緬甸歲月》、《動物農莊》和《一九八四》宛如現代緬甸悲劇歷史的寓言三部曲,緬甸知識分子也因此稱他為「先知」。

本書作者拉金是通曉緬甸文的美國記者,從九○年代起多次祕密到緬甸查訪,她透過走訪歐威爾在緬甸的駐紮路線,對緬甸社會進行第一手觀察,甚至與當地知識分子組織讀書會。拉金以優美的遊記散文,娓娓道出緬甸從英國殖民地、獨立到被軍政府極權統治的悲劇;不但巧妙銜接歐威爾的生平著作與緬甸的政治社會境況,更生動呈現了當地人在高壓統治下的一言一行。

★★★★☆
他在獄中成了一作秘密圖書館的管理人,有些書籍跟雜誌偷偷運抵他的手裡,他利用自己在監獄各處種菜之便,把書埋在土裡。他足足埋了五十本書,而且記得它們的位置。如果有犯人想看什麼書,只要告訴他書名,他就會把書挖出來,偷偷送進那人的牢房裡。
怎麼我看到這段描述,腦中一直浮現《神之水滴》裡的土肥羅伯爾.... xddd

這書跟《以愛之名》徹底改變自己對於緬甸這地方的認知。這樣極權統治的國度,除了北韓之外,原來還有一個離我們這麼近的國家。
以這本書出版的時間,或許有人會把它跟四月將要進行的選舉陰謀論化,就像台灣每逢大選前,總會有候選人傳記書出版一樣。然,緬甸的落後是事實,這書誠實反應了國際社會如何看待緬甸這國家,以民主國家的價值觀如何衡量這極權國度。

只是,一部分的自私又希望這樣情況可以持續下去,走向進化、開發不完全是好事。當然,這全是自私的想法,就如同我們一直想保留阿朗壹古道一樣的自私。

近來看一些朋友去印度的心得,印度這國度隨著逐漸開發已慢慢失去吸引我的點了。四月的選舉翁山蘇姬的當選應該是必然的,趁著緬甸改革進化前,想辦法去異域流浪吧!

Note
  • 083 告密者存不存在根本不重要。只要我們相信到處有告密者就夠了,光是我們整天疑神疑鬼就能達到他們要的效果。
  • 097 索德定律指的是,若有對雨錯兩種選項,人總是會選到錯誤的選項。或者說,會出錯的,就是會出錯。
  • 115 曾經有一位緬甸人,他走了很遠的路到鄰國去看牙醫,當他抵達牙醫診所時,牙醫得知他走了非常遠的路,感到非常驚訝。「貴國難道沒有牙醫嗎?」「有的,有的,我們有牙醫。問題是我們沒有得到允許是不許開口的。」
  • 133 在緬甸,我們有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的自由,我們只是沒有公開發表的自由。
  • 153 他在獄中成了一作秘密圖書館的管理人,有些書籍跟雜誌偷偷運抵他的手裡,他利用自己在監獄各處種菜之便,把書埋在土裡。他足足埋了五十本書,而且記得它們的位置。如果有犯人想看什麼書,只要告訴他書名,他就會把書挖出來,偷偷送進那人的牢房裡。
  • 165 我們必須仔細分析我們聽到的每件事,我們從朋友、家人、工作場所與市場聽到各種傳言,然後我們必須分析這些資訊的內容。就像遊戲一樣,真像在跟我們玩捉迷藏,我們必須試著把它找出來。
  • 181 人們不承認我是緬甸人,而我不可能是英國人,所以我比較喜歡的說法是,我單純地活著,我只是盡我所能地活下去,我不覺得有必要為自己貼上任何標籤。
  • 198 民眾太害怕了,因此不敢挺身反抗他們。而當權者自己也很害怕,他們現在只能緊抓著權力不放。
  • 231 我們對一切很滿足。你知道為什麼嗎?因為我們沒有什麼好損失的,他們一直壓榨、壓榨、壓榨,直到我們一無所有。
  • 237 不可否認,喝酒可以讓機器繼續運轉。如果不喝酒,我們所有的人可能會在一個星期之內瘋掉而且開始彼此殘殺。你那些專說好話的隨筆作家倒是有一項主題可寫:酒是帝國的黏著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