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lecture. Show all posts

與導演有約:日落大夢


這次播放的影片是吳汰紝的日落大夢,主要記錄她父親的一些心路旅程,也反應了台灣中小企業家的奮勉歷程。

片後的小組討論,談到紀錄片真假之間的議題,也有人提問「包裝」的議題,讓我頗有興趣
紀錄片該不該放入劇情片的元素?
紀錄片該如何呈現?
紀錄片能否有電影手法?
紀錄片能不能「演」?
...



相較電影,紀錄片似乎有許多先天「限制」
電影的畫面呈現美、劇情轉折引人、聲光效果更是撼動
在紀錄片中,「真、善、美」的優先順序是不便的;而電影因為不真,所以可以先強調「美」
在「拍得到」比「拍得美」更重要的先天條件下,許多紀錄片似乎只能感動特定情感的小眾
然這些限制究竟是不該打破的藩籬,抑或是故步自封,隨著紀錄片的多元,紀錄片開始走入大眾,也有不同解讀

拍不到的真實事件,若透過模擬演出,可以獲得更好的呈現,該不該演?還是全程僅拍攝當事人的口白?
這議題似乎永遠沒有個結論

跟攝影一樣,仍有一派堅持攝影作品不該後製,但暗房技術難道不是一種後製嗎?用特殊藥水調配出詭譎、濃豔、搶眼的顏色,跟在 PS 裡面拉色調有何不同?
而紀錄片雖名為記錄,實際上經由導演對於題材的取捨,我們看到的是導演主觀想告訴觀眾的故事,已非真實事件。

我很認同汰紝導演的話
《日落大夢》將會延續《尋情歷險記》的真人演出,但會更為極致拆解紀錄片與劇情片的分野,混淆紀錄的部份與虛構的部份,有的劇情是真的有些劇情是假的。真真假假,沒得準。

選擇參與這課程來擴展自己攝影路,卻還老以攝影角度看待紀錄片。
不是壞事!

30講堂 馬上錄取面試術


30講堂 馬上錄取面試術, originally uploaded by kywk.

『正式』、『積極』是我對這活動與會者的第一印象。

第一次參加這類型的活動,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。TOSSUG 的聚會老是一群牛仔褲+T恤、Polo衫的宅男,一到場就拿起貼滿各式貼紙的筆電開始噗浪、MSN、codine。而這場活動與會者穿著整潔大方,就坐以後拿起書籍資料細心閱讀。

女生好多阿~~~~
anne 說根據調查跟個人經驗,下班後的進修,女性跟男性的比例約2:1。稍微喵一眼果不其然,在場女生佔大多數,跟 TOSSUG 清一色男生完全不同。也許台灣大多男性都去當工程師了吧,扣掉工程師以後,職場上男女比例或許也是 1:2。而工程師,以宅為樂、以宅為名!越宅越容易成功!?

座談中聽到不少應徵面試的『標準』流程與答案,部分內容我有所保留。尤其是座談中大多屬於業務、行政、管理等缺的應對,而工程師呢?總覺得工程師這類技術見長的職務,面試時還是會圍繞在技術攻防上,尤其是直屬長官面試時更是如此。

這座談時間控制的很好,但流程控管的太好,沒有留QA時間有些遺憾。心中還有些問題想請教,關於應徵新職務,也關於面試新人。

這座談比想像中正式,比想像中精采。30世代確實是改變自己改變社會的一個年輕活力世代。我還有五年,該更積極充實自己,do something change the world.

---
btw, 找相關資料時看到這篇... 嗯... 有趣...